沈帥青:玩手機失專注力 8秒已不耐煩
發布時間: 2015/05/19 08:00
最後更新: 2015/05/19 12:40
看手機的心癮難忍,有否試過看兩頁書也耐不住要拿手機看?有報告指上網及手機等普及,令人平均專注力跌至8秒,對大小事情易分心,又怎會做得好?變笨只因失去了專注力。
新科技帶來方便,上網搜尋容易,從手機傳來無窮盡的資訊,社交網絡為你八盡天下事,人變聰明了抑或反而變笨?科技巨企微軟日前發表報告,指高度數碼化的年代,人可以同時處理多樣事情的能力增強,但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時間卻愈來愈低。報告引述一項研究指,智能手機未如現在普及的2000年,人的專注時間平均有12秒,至2013年降至僅8秒。
報告又以逾2,000人為對象進行測試,調查他們的生活習慣,部分人接受腦電波掃瞄,分析他們的專注力表現,結果發現上網愈多、經常對着不同電子屏幕,又或接觸新科技時間愈長,持續專注能力便較低,原因何在?報告指在數碼化年代,因人人經常尋找新刺激(thrill of the new),連市場策略建議若要取得關注,也要快速見效,若等多幾秒,客戶隨時已被其他東西吸引了。
當手機或電子產品越來越入侵我們的生活,你或多或少也感受到自己變得容易分心?看書只看到幾頁便「失神」,看電視或電影若碰上劇情稍為緩慢點又或插入廣告時段,便已失耐性,轉頭便拿起手機來看?一心經常多用,一邊看電視、查看手機訊息又同時網購的,也大有人在。
專注力是什麼時間「消失」了?資訊世代,人人重視掌握資訊,資訊無窮無盡,唾手可得、成本低,經常又快又大量湧到面前,大家又樂於「速食」,不斷click,精神時間花在一大堆零碎但大量的資料當中,就如垃圾食物,吃得快、吃很多,久而久之,就變得濫吃了,反而對於要細細慢嚼失去興趣或耐性。
以前可能一天只讀一份報紙、每周一本雜誌周刊,大可慢慢看,也可看得深入、有時間反思考,但如今可能看一篇文章也只看標題或引言便算了?《網路讓我們變笨?》的作家Nicholas Carr曾指,互聯網興起,上網瀏覽令人慣於快速接收不同資訊片段,連他的作家朋友也稱要讀完一本長篇小說變難了。
我們的腦袋久經訓練下,或許可如快衝線的短跑,一次又一次地衝,也更善於一心多用,但卻不為意專注力越來越差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高曼(Daniel Coleman)於2013年的著作《專注的力量》,談及現今年代有着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令人愈來愈易分心,對此感擔憂,因無論從事任何工作,專注力的高低會對優劣成敗有決定性影響,掌握專注力才可出類拔萃。
不分心、夠專注,既可提升工作效率,事半功倍,且專心的思考才可將外在的資訊經揀選、吸納及轉化為對自己有用、對思考有用的知識。2012年,俄勒岡州立大學有研究指出,教出好成績孩子的秘訣,是教他們學會專注,研究追蹤逾400名孩子長達約20年,結果發現專注力較高的孩子,日後取得大學學位的成功率,較其他的高出50%。不少名人分享成功之道,也會提到專注力。《時代周刊》去年有文章指股神巴菲特及微軟創辦人蓋茨,均把專注視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。
上網或手機等電子產品流行,資訊爆炸,但如何接受外在的資訊,是一心多用、讓腦袋不停吃「垃圾資訊」?抑或不妨放慢點、慢慢看,揀選有用的吸收?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上。偶而拿起一本書,從培養專注閱讀的習慣開始,上網容易也毋須時刻上網,漫無目標的瀏覽可免則免,別只靠電子產品或線上有聲有畫的新玩意來取得孩子的注意力。若專注力連幾分鐘也維持不了,就算每天對著電腦、手機,有海量資訊自動找上你,你只是被「塞滿」,別自以為好醒!
撰文 : 沈帥青